报纸休刊请别哭,这对记者其实是好事

发布时间:2021-4-1 7:47:14   点击数: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http://m.39.net/pf/a_4769864.html

不管你原来想不想跳,既然时代逼迫你必须跳,那就勇敢一点吧,没什么大不了。

8月31日一大早,媒体圈就广泛传播一条消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后勤部门近日宣布合并,三报采编预计年底合并”。

有人用“重庆报业大地震”形容,更多的人则习惯性感叹报业衰亡,媒体人“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些老腔老调,大家估计都听麻木了,也没有任何实质帮助。

我倒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各地报业集团与其出于维稳因素,硬撑着不关停并转,不如趁着集团还有余力,在安置员工方面仁慈大方一点。

报人如果观念转变到位,也可以把失业变成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与其半“死”不活,倒不如早“死”早投胎。毕竟,都市报的衰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30前岁失业,好过40岁+再就业

媒体人对批量失业的恐惧,源自上世纪末国企下岗工人痛苦的命运。但在恐惧中裹足不前,得到的结果只能是年纪渐长,市场竞争力剧降。

根据言小义一篇名为《40+高级编辑/记者!失业后,他们多久找到工作?》的文章介绍,PennyO’Donnell和同事对95名年中从澳大利亚两家主要报纸失业的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95人平均年龄在49岁,50岁及以上的人占比高达40%。这些人平均从业年龄超过25年,几乎一半的人离职时是“高级编辑”。调查显示,年龄越大,感受到的下岗“创伤”越大。

此前的年,Fran?oisNel对名英国媒体失业记者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追踪调查。调查显示,51%的失业记者年过40岁,59%的人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

结果是“只有23%的人重新找到一份全职饭碗。20%的人找到的是兼职工作。高达42%的人在失业两年后仍在寻找工作”。

这确实是一个略显悲伤的调查结果,但也正可以证明,至少对于目前的年轻报人而言,早点再就业未必是坏事。

如果明知道很多报刊早晚都要消亡,为何一定要等到自己“年老色衰”,在就业市场没有竞争力的时候,再来接受命运裁决呢。

当然,有较大比例报人已经在40岁以上了,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再就业压力。即使如此,他们的机会应该也会比澳洲和英国媒体人多。

一是因为现在中国经济依然高速增长,就业市场还很活跃。二是,报业集团总体还可以消化一部分人力。三是,老编老记们从业多年,人脉资源比较多,未必就没有去处。

二、只要转变观念,失业并没有那么可怕

黔中早报社总编辑刘正红在一篇《新媒体冲击下记者的生存困惑、职业态度变化》的文章中写道:“北京一家传媒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参与抽样的30家不同规模的报社,找好了‘下家’再辞职的记者不到受访者总数的1/5,近八成被报社主动‘精简’的记者没能在一个月内找到新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年7月初休刊的云南某报的部分采编人员。”

这似乎可以说明,记者们再就业并不容易。但既然是命里逃不过的劫数,抱怨、消极对待都没有用,不如转变观念、理性对待,积极投入到寻找新的人生可能性中。

年,上海《新闻晚报》休刊,被视为国内知名都市报、晚报休刊第一例。据梅迪仁在“上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bianji.com/sbzk/12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