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用口述史书写战争的女性

发布时间:2021-11-17 14:47:08   点击数:

伟大的编年史作家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年,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但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她的写作从未离开苏联。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访谈再到新书《二手时间》写苏联解体后人民的生活,她被公认为是记录苏联解体的一位伟大的编年史作家、一名勇敢的启蒙者。

诺奖评委会开奖人、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秘书萨拉·丹尼尔斯评价称,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位“非凡的”作家。“过去三四十年里,她一直在刻画苏联和后苏联时代的个体。”丹尼尔斯说,“但她并不是讲述事件的历史,而是情感的历史——她呈现给我们一个内心世界,所以她在多部作品里面谈及的历史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灾难、阿富汗战争,实际上只是为了探索苏联和后苏联时代的个体命运。”

阿列克谢耶维奇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先为一家文学杂志工作。当了几年记者后,她写出了第一本书《那时我正要离开村庄》,结果被禁止出版。后来她也不想出版这本书了,因为觉得“太像记者写的”。之后,她找到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学风格:她做采访,然后以文学手法将采访记录升华,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文献性的“口述史”。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中,凭借非虚构写作拿奖的少之又少,且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著名逻辑学家罗素、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距离年丘吉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奖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此次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也将非虚构写作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

战争中的女性视角

年,阿列克谢耶维奇用5年时间写完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发在一本文学杂志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本书奠定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她跑了两百多个村庄,采访了数百名曾经参加和被卷入“二战”里的苏联女性,战士、游击队员和后勤人员,整本书就由这些采访构成。这些女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曾被“二战”剧烈改变,但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没有人像她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bianji.com/sbxg/13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