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吴军
记者杨益莹张翔实习生张晶晶
强强联合发出河南声音,以商载道提升城市价值。7月10日,“新时代新河南——一点资讯中国行活动”在郑州举行。此次活动由一点资讯主办,河南商报承办。
以内容为核心的主流媒体牵手以渠道技术为担当的新媒体,准备在河南搞什么大事情?又将给郑州以及河南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一点资讯中国行
向商报伸出橄榄枝
7月10日,一个看似普通的周二,但对于一点资讯和河南商报来说,却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一个是在全国范围内用户黏度高、深受市场青睐的移动资讯平台,一个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河南主流财经全媒体,新媒体时代,二者为何走到了一起?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一点资讯面向全国区域市场开展“一点资讯中国行”年度重磅活动,这也是一点资讯本地化战略的重要落地。此前已经在全国走过4个城市,郑州是第五站,接下来还将到20多个城市举行活动。
一点资讯于年成立,在全国拥有6.1亿用户。目前,一点资讯已与小米、OPPO等主要手机厂商开展了深度合作,更为关键的是,年年底,一点资讯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公司。
一点资讯和河南商报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共赢的开放生态战略联盟,为城市形象及企业品牌传播铺平道路,同时将打造城市专属地方频道,满足区域用户对内容消费的需求,助力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一点资讯河南总代理
为啥给了河南商报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董林称,河南商报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第二张都市报,以“河南主流财经全媒体”为定位。在近年来的转型探索中,河南商报坚持走差异化办媒之路,以商人用户为核心用户,以女人和公务员用户为重点用户,从一张报纸向“舆论引导平台”、“活动组织平台”、“经济单位运营平台”这三大平台转变,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企养媒、以媒壮企的纸媒转型良性发展之路。
“河南商报作为报业集团的‘二报’,天生具有‘护城河’与‘急先锋’的使命,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挺身而出,横刀立马,在全国都市报转型探索中成绩斐然,可谓是一枝独秀。”董林说,河南商报此次顺利成为一点资讯的河南总代理,是商报向移动端转移的新尝试,一点资讯河南本地化动作选择从商报入手,这个决定很明智。
河南商报成为都市报转型中的一匹“黑马”绝非偶然。
河南商报社社长关国锋说,这在于河南商报的自我创新能力。河南商报在突围过程中对用户进行了细分,相对于过去的大众,现在做分众,把用户细分为:公务员、商人、女人。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全国都市报纸媒一片哀嚎情况下,年上半年,河南商报经营收入比年同期增长35%,比年同比增长53%。得益于多项非报产业,年河南商报报纸总收入占总营业比重,从过去的90%下降到65%,在年上半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25%。
为我省网民提供优质内容
一点资讯本地化总经理赵志勇称,眼下,有人说是流量恐慌时代,有人说是信息时代,还有人说是新媒体时代,但无论哪个说法,最关键的两个词是:效率和价值。
而年,一点资讯开始思考如何在“效率”“价值”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鉴于此,“一点资讯中国行活动”陆续在全国开展。
“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大省,网络化程度非常高,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和河南商报做好合作,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创新的产品、非常好的算法技术,为河南网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阅读。”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说。
据了解,河南商报目前手中的广告资源林林总总,除传统媒体渠道外,还包括多个类型的户外广告资源,如高铁廊柱媒体、高档社区道闸媒体、三环BRT公交媒体等。
“河南商报联袂一点资讯,这是强强联合,也是我们的布局。”关国锋称。
一点资讯+河南商报
将给河南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作为移动新闻应用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点资讯选择从河南商报开始本地化,是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体现。
一个是融合关键字搜索、个性化推荐,实现内容精准推送,在全国范围内用户黏度高、深受市场青睐的移动资讯平台,一个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重要都市报,是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财经特色都市报,相信双方的强强联合,一定能为河南宣传事业增力添智。
双方合作后,要进一步提升正面宣传的温度和热度,提振河南出彩的信心和期待。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郭岩松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喜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底,河南省网民规模达到万,其中,手机网民为万,占全省网民的97.5%。河南省网民每天上网时间长达4.2个小时。
互联网移动端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极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信息窄化”,而纸媒为受众认识世界提供了全景式的视角。我十分看好一点资讯和河南商报的合作。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董林
要向一点资讯致敬,一是它在信息爆炸而泛滥的时代,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筛选信息的工具;二是因为它选择了和主流媒体来合作,而主流媒体的核心就是责任,而不是人多势众。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孟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bianji.com/sbsj/1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