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
传承创新专业康复护安康
医院康复医学科运用传统中医精华,融合现代康复技术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核心提示:
“再坚持一下”“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在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治疗区,常常能够见到这样的情景: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坚持做着康复训练。
“康复医学科并不只是单纯的机能训练,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尊严。”在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程继君看来,这是该院康复医学科的诊疗核心理念所在——通过娴熟运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让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的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如今,随着“早介入、早干预、早治疗”的“三早”理念深入推广,更多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在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的支持下实现了生活质量和生活态度的大提升,产生了更积极的社会效应。针灸多学科配合,系统性康复
“每当提到康复,大家总会想到肌肉骨科疾病康复这些常规内容,但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康复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在不断深化。”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程继君表示,康复医学科的诊疗范围除了常规的颈肩腰腿痛外,更侧重系统性的治疗。
程继君介绍,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的范围重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骨关节肌肉疾病与损伤的康复。“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的范围很广,像中风偏瘫、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瘫、截瘫、面瘫、周围神经损伤、头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肌肉萎缩、失眠、神经衰弱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程继君说。
骨关节肌肉疾病与损伤则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退形性变、膝关节退形性变、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关节损伤、术后骨关节功能障碍等。指导偏瘫患者行走
40岁的邓先生,因左侧小脑肿瘤,在医院接受了左侧小脑肿瘤切除术+硬脑膜修补术,术后带气管导管转ICU病房监护治疗,病情稳定后转普通病房。
术后邓先生上下肢肌肉只能轻微收缩,仅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根据邓先生的情况,医院康复医学科医技人员为其制定了详细康复治疗方案。经过三个多月的针灸、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治疗,邓先生肢体肌力得到明显的恢复,逐步恢复自主行动。
“感谢你们专业的健康指导,让他重新站起来。他能生活自理,家里的负担才能减轻,我也能安心做嘢。”邓先生的妻子由衷感谢康复医技人员。功能训练
69岁的邹姨,因左侧肢体乏力加重,行走无力摔倒后致左膝部肿胀疼痛入院,有“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遗留左侧肢体乏力,入院后磁共振提示脑桥右侧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查体发现左膝部肿胀,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左侧上下肢均不能活动。
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和治疗师为邹姨制定详细康复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邹姨出院时膝关节无明显疼痛,可屈伸,能独立行走。“如果不是你们耐心给我康复治疗,我可能就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了!”邹姨感慨地说。
程继君表示,康复医学科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神经内科、颅脑外科、骨科等专科发展,并形成互补融合,对于患者的救治形成有效的系统救护、治疗、康复网络。
同时,康复医学科在产后形体恢复、耻骨联合分离、肥胖症、鼻炎、咳嗽、慢性胃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痛经、盆腔炎、月经不调、产后尿潴留、小儿肌性斜颈、疳积、遗尿等疾病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细致照料,解除带状疱疹困扰
今年5月,69岁的李阿姨因三天前右侧眼、额、头部莫名出现疱疹,次日突发腹痛和呕吐,病情加重到医院就诊。当时李阿姨病情较凶险,眼、额面部红肿明显,疱疹破溃渗液,双眼肿胀难以睁开。医院立即为其开展抗病毒治疗,李阿姨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但整体治疗仍不理想。
两天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程继君参加会诊,结合病人情况,认为本病为“瘀毒蕴结”所致,拟定全程治疗方案:采用中药、刺络放血、针刺及威伐光治疗。
周洪平技师约花1小时,用生理盐水集中清理疱疹局部,令疱疹露出“原貌”。罗振枢主治医生在相关穴处放血治疗,随后对患处进行围刺及威伐光照射,达到止痛和加速伤口愈合效果。
入院治疗10天后,李阿姨额头疱疹顺利结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劫后余生,恍然一梦。医者妙手,助我康复!”李阿姨用这样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大病经历和对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由衷感谢。
●手法整复治疗,告别耻骨分离疼痛
今年5月,产妇李小姐因胎儿较大,剖腹产后大腿根、臀部钻心地疼,行走困难;起床翻身时尤为严重难忍,夜间甚至痛醒,十分影响休息睡眠与生活质量。医院产科医生邀请康复医学科巫志浩医生前来会诊,巫医生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做骨盆X线检查后确诊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
针对李小姐的情况,巫志浩医生予以手法整复治疗,根据耻骨联合出现的症状进行调整。经过三次手法整复治疗后,李小姐症状明显缓解,行走、翻身也不再受限制。
在完成七次治疗后,困扰李小姐的疼痛症状已然消失,李小姐不由感叹道:“终于不再怕半夜被疼醒了,巫医生的技术一流。”
特色疗法,效果显著
诊疗范围广泛,处理病症多样,让康复医学科成为“中西医学合璧,传统现代融合”的综合型诊疗科室。
70岁的凌伯,2年前因痛风较严重,依赖肌注止痛针缓解,但反复受疼痛折磨。今年六月左踝部红肿热痛1周,门诊肌注及口服药物后疼痛难忍,甚至无法下地行走,慕名到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
结合凌伯痛风病史,以及嗜好烟酒,反复踝关节、跖趾关节红肿发热痛的症状,康复医学科黄秋贤主治医师为患者检验了尿酸等项目……最后确诊为痛风,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给予中药、火针、放血疗法等治疗,并开展饮食宣教,要求其戒烟、戒酒。
一周时间,凌伯脚部肿胀消退,无疼痛不适,行走出院。两个月后,凌伯到院复查,痛风未复发,各项指标良好。“痛风困扰多年,放血疗法斐然!”凌伯称赞康复技术,让其老年生活减少疼痛病苦,焕发生命光彩。
放血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除了放血疗法,医院还开展针刀、督灸、壮灸、穴位埋线等一系列特色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针刀
针刀疗法源于传统的针灸疗法,它既继承了传统针刺疗法,以微创、痛苦小、经济方便等优点,又吸收了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将现代医学的手术刀巧妙地嫁接到针灸针之上,使“手术刀”借助针灸针的帮助,通过体表的不到1mm的针孔,深入体内较深层次进行定点的松解治疗,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和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赵女士退休后饱受双膝关节疼痛困扰,五年多来多方求医效果均不明显。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行走困难。后经人介绍,赵女士从外地慕名到医院康复医学科求助。巫志浩医生对症施以针刀治疗,症状马上得到缓解,三次治疗后,疼痛消失,赵女士恢复往日风采!康复后,赵女士和家人特意送来写有“神针妙术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的锦旗,褒扬和感谢巫志浩医生等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
巫志浩主治医师介绍,针刀对治疗各种痛症、股骨头坏死、阳痿早泄、不孕不育、乳腺增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头晕、耳鸣、鼻塞、牛皮癣、痤疮、黄褐斑、高血压、咳嗽、中风后遗症、失眠、腱鞘炎、前列腺增生等,都有针对性作用。
◆督灸
督灸,为督脉大灸,是将温阳补虚的生姜、督灸粉放置在后背督脉上,并将其铺成长蛇状,其上放置艾绒进行艾灸的治疗方法,因其状似长蛇或火龙,又称“长蛇灸”、“火龙灸”。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可沟通全身经络,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从而发挥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医院康复医学科“督灸”顺应个人体质,辨证施治,选材讲究。利用道地药材,并将药效发挥到淋漓尽致。
◆壮灸
“壮灸”又称神阙穴隔药盐灸疗法,是一项融合传统灸法的康复疗法,在我国传统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脐疗方法。
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选择适当配方的中药粉与药盐为隔物,将艾柱放置肚脐上进行熏灸,以激发人体经气、调节气血及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可以进行壮灸的辨证施治。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以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弹入相应的穴位,持续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神经等系统对人体进行双向良性调整,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增强免疫,调整代谢,激发自身潜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据盛亚男主治医师介绍,穴位埋线的线体吸收时间长(10-15天),能够对穴位达到长久刺激,一次治疗可以使刺激持续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治疗剂量,相当于长效针灸,患者不用每日来院,大大减少了就诊奔波。
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发展而来的,除了治疗肥胖症、亚健康状态外,也适用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鼻炎、头痛、失眠、痛经、月经失调、癫痫、中风偏瘫及颈肩腰腿痛等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bianji.com/sbjs/1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