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传略李氏名人

发布时间:2021-12-13 11:48:37   点击数:
紫外线光疗仪治皮肤病 http://m.39.net/pf/a_9200066.html

点上面“李氏李姓一家亲”加入李氏大家庭。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李;   在李清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先生一生的光辉业绩,略加介绍,以志缅怀。

(一)

  李清泉先生原名回全,年农历7月13日出生于泉州市晋江县金井镇石圳村的一个华侨家庭。李清泉的曾祖父是石圳第二个往菲谋生的人,到他祖父同一公时,已是菲律宾的富商之一。李同一是在清道光年间出国谋生的。据族谱记载,他是由史长李善成带领出国的。李善成于道光初年因在菲的基业。(石圳李氏四房族谱《善成公传》)李清泉的祖父同一公“迨于壮年偕五史善成同渡南夷,”(石圳李氏四房族谱《同一公传》)与其史共同奋斗积下一定家产,但不幸壮年谢世,享年公42岁。祖母杨恬含辛茹苦抚孤养幼。李清泉的父亲李昭以,叔父李昭北,先后往菲。李昭以先生是同一公的长子,少年时就随父出洋,父亲去世后即担负经营家业重任,族谱称他“年少游海外,继承先业,备历艰难,后与介弟昭北苦心协力重植新基”。(石圳李氏四房族谱《昭以公传》)他们兄弟均从事木材经营,共同创建“成美木业公司”,是开发菲律宾木材行业的先驱。(《李清泉——华人社会最伟大的领袖》,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

  李清泉先生是李昭以的长子,先在家乡的乡塾就学,后到厦门“同文学院”深造。年,年方13的李清泉,就被父亲带到菲律宾,先在“成美林业公司”学商。学商期间,他十分勤奋,不仅同店中雇工一道参加劳动,工余时还学习英语。昭以看到李清泉可堪造就,便送他到香港进“圣约瑟西文书院”(SANJose)就学。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后来成为菲律宾银行家的棉克·柯典诺(CH·M·Cuadenno)年,李清泉又重返菲律宾经商。次年,其父就把“成美木业公司”交给李清泉经营管理。(《晋江文史资料选辑》:《圳山阅书报社65周年纪念册》)

  李清泉先生胆识过人,拉任后就着手扩大祖辈的商务。此时,刚刚接替西班牙治菲的美国当局,为掠夺菲律宾资源,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国际市场对菲律宾的原料和产品需求增加,美国加紧对菲律宾的开发,投资额急剧增加,因而刺激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李清泉施展才华、大展鸿图创造了机会。他抓住这一机会,把木业经营变成一个综合经营的庞大机构,于年先在菲律宾范伦街开设木器新厂,又投资购买黑人省森林山场、拥有陀山开采权,并理新木材加工设备,采用新式机器、安置锯木机,同时扩大木材加工品种,在自办“福泉木厂”和“李清泉父子公司”同时,又在南甘马仁省的淡纲迓社开办木材加工机器厂。数年之间,李清泉先生就成为控制全菲木业的巨商,“全菲木业无出其右”。他又把菲律宾木材制品推向国际市场,大批出口,成为菲律宾最大的木材出口商,因此被誉为“木材大王”。(《李清泉——华人社会最伟大的领袖》,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

  在发展家族传统木业及其制造业之外,李清泉先生还把经营范围扩大到其他行业。如投资制药、制铝和油漆业。并向金融业进军,于年32岁时,创办了马尼拉第一家私人商业银行——“中兴银行”,把李氏家族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他也被誉为“当时殖民地中最富有的人之一。”(《李清泉——华人社会最伟大的领袖》,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                        (二)   李清泉先生在事业成功之时,即投身于菲律宾华侨社会活动,积极为侨胞谋利益。特别是他不畏艰险、勇于捍卫侨胞正当权益的高尚品格,使他成为海外侨胞最爱戴和依赖的领袖之一。

  菲律宾华人报界耆宿吴重生先生评价李清泉先生的一生时说:李清泉对菲律宾华侨社会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他是菲律宾华侨社会的“杰出领导人”和“伟大领袖。”“他的作用是推动华侨社会进入大规模企业投资的大时代;同时推动华侨社会和菲律宾朋友并肩努力,共同承担社会福利义务的时代。以这些活动来表明华侨社会对菲律宾经济繁荣所处的重要地位”。(吴重生:《李清泉先生的思想风范》,菲律宾《新闽日报》年10月20日)

  年,李清泉先生被推选为菲律宾中华商会第十四届理事,年出任副会长,年又以30韶华而出任中华商会第16届会长,并蝉联6任直到21届。曾因支持十九路军在福建组建的共和政府而受国民党的排挤,直到年再次出任会长,是菲律宾中华商会历届会长中最年轻的人。(《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

  在任职期间,由于他一心为侨胞谋求长远利益而深孚众望。为了开创菲华社会的事业,他虚怀若谷,不计政治歧见,把菲华社会名流薛芬士、薛敏佬、吴达三、洪赞起、颜武煌和扬启泰父子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为此他“往往不惜移樽就教”。(吴重生:《李清泉先生的思想风范》,菲律宾《新闽日报》年10月20日)

  他从事华侨社会的活动中,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重视舆论,创办华文报纸。

  李清泉先生于年首次出任中华商会会长时,即于10月创办了《华侨商报》作为商会会刊。先后聘请黄开守、于以同等有才望的人出任总编辑。《华侨商报》创办的目的十分明确,它旨在推动华人经济的繁荣和宣传华侨社会在菲律宾经济繁荣中的作用(吴重生:《李清泉先生的思想风范》,菲律宾《新闽日报》年10月20日)。年李清泉先生在发动闽侨救乡之时,又创办了《新闽日报》,其宗旨在于召号侨胞为振兴家乡团结奋斗。并委任陈三多为总经理,吴重生为总编辑,陈克如、陈祖泽为编辑。《华侨商报》和《新闽日报》成为“马尼拉最有声望的两份中文日报”。(桑·琼斯:《李清泉先生》,菲律宾《先驱报》年10月2日)   李清泉先生十分重视推动华侨经济的发展。

  为探索华侨经济发展前景,他走出菲律宾到世界各地考察。年4月出访欧、美、日并顺道回国,考察了长江、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此行不仅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情况,也了解投资祖国经济开发途径。回到菲律宾后在商会作了介绍,提出了自己的观感,提出了华侨经济发展的途径。这是历届商会会长中所罕见的。(《晋江文史资料选辑》:《圳山阅书报社65年纪念刊》)

  创办银行是李清泉先生推动华侨经济发展的又一伟大贡献。他从经营商务的实践中,发现银行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当时旅菲侨胞已有数十万之众,且大多从事商业活动,唯独没有华侨自己经营的金融机构,资金的流通周转,企业的扩大均得仰息于外国银行,华侨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他于年12月19日,邀请南洋各地商界侨领在菲律宾的东方俱乐部开会,征求他们关于筹办华侨银行的意见。他关心侨胞经济利益的热忱感动了各界侨商,受到与会者的支持,其中以来自印尼的富商黄奕住最为鼎力,他以认购万菲币。(认购股份的不仅是华人和菲律宾人,还有美国人和英国人)。中兴银行是马尼拉第一家华侨私人银行,“开创华侨银行的先河”(《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李清泉先生亲自担任中兴银行总经理,经营有方,信誉第一,使中兴银行迅速成为“菲律宾最有影响的银行”。(《李清泉外文资料》之一)菲律宾金融巨擘吴道盛先生在评价李清泉先生时说:“撇开李清泉先生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不说,只从他当时领导创办银行业务看,其对华侨工商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地位所作的贡献,看不到的比看见的还大”(《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

  此外,李清泉还出任由郑汉淇发起组织的“菲华基督教青年会”名誉会长,陈迎来先生发起组织的“菲律宾华侨教育会”会长。(《李清泉,商界先锋和领袖》,《马尼拉时报》年8月19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提高华侨在菲律宾的地位,他应美国驻菲总督法兰西·伯汤·哈里森(F·B·Harnison)的要求,在华侨中募集公债达数百万元巨款。李清泉先生对哈里森的支持,也是表达了对菲律宾人民的支持和尊重,从而赢得菲律宾人对华侨的好感。(《深切悼念》,菲律宾《先驱报》年10月20日)

  由于他热心为华侨谋福利,因而获得菲律宾各界商会奖予的“侨界柱石”荣誉银怀,以表彰他的功绩。这是历届“中华商会”唯一获得这一最高荣誉的会长。(《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

  李清泉先生勇于捍卫华侨正当权益的精神,集中地体现在他领导菲律宾侨胞抵制“西文簿记法”的抗争中。这是菲律宾华侨史上一次重大的斗争,影响极其深远。年2月,菲律宾政府颁布新的簿记法,规定各商店企业的账本只能用英文、西班牙或菲文登记,中文记帐被宣布为非法,违者处以一万比索以下罚款或两年以下监禁,即所谓“号提案”。该法案旨在打击华侨商业,首当其冲的是华侨中小商人,尤其是人数众多的零售商。当时华侨懂得外文者极少,又无力雇用外人任会计。这法案意味着广大华侨中小商人面临被罚款被关押而破产的威胁,而且波及各商店的中文会计将失业,华侨的账本将落入外人控制之中,况且英、西等文可以记账,唯独华文非法,不仅是对华人的歧视,也是对中国的侮辱。所以法案公布后华侨大为震怒,决心抗争到底。

  当时正是李清泉出任中华商会会长期间,他当即挺身而出,领导这一场空前规模的斗争,充分表现出李清泉先生的勇气和胆识。他首先同副会长薛芬士,在中国驻菲总领事周国贤陪同下,会见菲律宾两院议长奎松和奥斯梅纳,同他们进行长达三小进的辩论,但法案仍被议会通过。李清泉先生又向美驻菲总督哈里森请愿,敦促他行使否决权,但被拒绝。于是李清泉先生于2月12日召开华侨大会共商抗争大计。大会公推李清泉为抗争领导人,并以他为核心成立领导抗争干部会和经济部。经济部负责为抗争活动筹集经费;推举曾在美攻读过法律的薛敏佬和吴克诚协助李清泉领导抗争活动;推举杨孔莺和许敛担任法律诉论的原告,决定全面开展抗争活动。

  但持续一年的斗争只取得“西文簿记案”缓期一年(即推迟到年1月1日实施)的战果。于是李清泉先生决定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一面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取得中国驻美公使的协助;另方面委派薛敏佬和吴克诚赴美进行诉讼活动;同时又争取南洋各地华侨和各国在华商会的声援,把抗争推向更大的规模。李清泉先生在领导抗争过程中,始终站在维护中菲人民友好关系的立场,广泛宣传华侨对菲律宾的贡献,特别是在繁荣菲律宾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指出:华侨是不使用母语中在菲从事商业“唯一人数众多的居民”,(给哈里森的请愿书)“是菲律宾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对任何为公众服务的征召都一贯热情响应”。(呈美国国会备忘录)并指出两个民族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等。他把反对“西文簿记案”的抗争变成一场广泛宣传华侨对菲律宾的贡献及中菲友好重大意义的宣传活动,因而得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薛敏佬和吴克诚的美国向最高法院上诉期间,我国驻美公使施肇基以律师身份参加诉讼,并向美国国会呈送备忘录。备忘录指出:“西文簿记法违反国际惯例,如果得到通过将会受到理所当然的报复,中国政府将相应要求美国在华商人使用中文簿记法,其结果将是美国在华商业寿终正寝”。

  由于李清泉先生为首的中华商会的决心和毅力,终于逼使美国最高法院以该法案是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华人个人自由和财产、否认华人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为理由,于年6月宣布其为违反美国宪法而加以否决,从而取得反对“西文簿记案”的最后胜利。这场斗争持续了五年之久,耗资,比索。在这一场空前规模捍卫华侨正当权益的斗争中,李清泉先生的功绩当永远载入华侨史册。这不仅反映了华侨团结斗争的巨大力量,也显示了李清泉先生捍卫侨胞利益的大无畏精神,侨界称颂“抑亦先生之热诚、毅力而成此伟举”。(《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

                       (三)   李清泉先生身居海外,心怀故土,时时萦念祖国和故乡的安危。   他在为海外侨胞利益奋斗的同时,十分关心家乡公益事业。   早在年至年,李清泉先生的父亲昭以就慨然捐资三千银元在石圳创办“龙门学校”,开始传授新知识,但为乡中顽固势力所不容,仍要学校讲授四书五经,族谱记载“不久学校被顽者阻改为私塾”(石圳李氏四房族谱《昭以公传》)。年,李清泉先生主持海外家族事业,决心重建“龙门学校”以取代私塾,并亲自致函本村族长,说明“龙门学校必须办成新型学校,学生入学一律要剪辫子,学校要设置算术、语文、地理、历史、英语、图画、手工等学科。”根据李清泉先生的倡议,该校于年易名“成美学校”并按现代学校的要求设置课程。

  此外,李清泉先生大力支持创办“石圳阅书报社”,捐建“同一桥”、“善成亭”,平息一触即发的乡村械斗等等,无不为村民津津乐道而世代传颂。

  年,李先生鉴于晋南交通闭塞、商旅不便,与旅菲同侨吴达三、李文炳等发起成立“泉(州)围(头)汽车公司”,着手开辟从晋江东南海岸通达泉州市的公路,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纪念香港晋江同乡会成立一周年特刊》:《李清泉》新加坡《怡和轩九十周年纪念特刊》[—年]《晋江文史资料选辑》)

  李清泉先生对家乡的杰出贡献还在于他同匪患作顽强斗争。

  辛亥革命后,福建兵变匪患接连发生,百姓受到骚扰抢劫,朝不保夕,李清泉先生的眷属也不得不避居鼓浪屿。为了救家乡父老于水火,李清泉先生奔走呼呈,并于年6月召开旅菲侨领会议共商对策。会议决定成立“南洋闽侨救乡会”,推举李清泉先生为会,联合南洋各埠闽侨合力救乡。会后李清泉先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施大会决议。

  除了上述创办《新闽日报》外,他在会后立即召开南洋各地闽侨代表救乡大会。年秋,南洋各埠华侨代表云集厦门鼓浪屿,共商救乡大计。会议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振兴侨乡,提出“建设新福建”的口号,决定实业救乡与铲除匪患同时并举。(《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

  当时,闽南土匪利用政局动荡,发展武装势力称霸一方,其中以匪首陈列辉、高为国最为猖狂。在李清泉家乡一带,以陈清厅为首,外号“瓶塞奇”(五短身材)的一帮土匪,不仅利用夜间打家劫舍,且绑架儿童索取重金,手段极其残忍。当时一位姓蔡华侨的小孩被绑架,匪徒索取巨额赎金未遂,竟残酷加以杀害!死者母亲在南洋华文报上登文控诉,声讨陈国辉,海外侨胞大为震惊,李清泉先生决心为铲除这股匪徒而斗争。自年至年,他多次致电省府、南京监察院和国民党中央,控告高为国、陈国辉为害侨乡、迫害侨属罪行,请求十九路军入闽剿匪。年10月陈国辉被十九路军俘获,李清泉先生以马尼拉中华商会名义致电国民党政府要求把陈国辉就地正法。在李清泉先生和中华商会强烈要求下,陈国辉终于恶贯满盈被枪决匪徒作鸟兽散。至此,李清泉先生感到由衷欣慰,曾以菲中华商会名义于年1月致电十九路军首领蒋光鼐表示感谢,表彰他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石圳调查座谈会纪要》)                      (四)   振兴中华,是李清泉先生一生的最大宿愿,他认定“实业救国”是振兴中华的根本出路。因此,他坚持不懈地投资国内建设,发展民族工业而尽心尽力。

  他于年在厦门设立“中兴银行”分行,接着又上海创设分行。这是继黄奕住先生在厦门创设中南银行后的第二家华侨银行,这促进了国内的华侨金额机构、华侨投资和祖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年,李清泉先生又联络华侨巨商吴记霍、薛敏佬、黄奕住、陈迎来等共同集资万元,在福州兴办“福建造纸厂”,并从瑞士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该厂在年被列为全国十大化学工厂之一。(《泉州华侨史料》第一辑“吴记霍传略”页,陈嘉庚:《南侨回忆录》页)   年,李清泉先生被委任为福建省政府委员,并兼省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进一步着手实施“实业救乡”计划。他主持成立了“漳龙路矿筹备委员会”,作为开发福建的具体领导机构。该计划首先建造一条由厦门经漳州直达龙岩的铁路,然后第二步开采龙岩蕴藏丰富的煤等矿产,以路矿为先导来发展福建经济。在李清泉先生主持下,“漳龙路矿筹备委员会”着手进行探测和设计,预算铁路总投资为1,万银行,建成后,厦门将成为漳州、龙岩十三个县物资的出口枢纽。首期开采龙岩煤矿的投资,将达万银元。接这一计划还将在厦门嵩屿建立港口配套工程:码头、避风坞、仓库、货栈、冷藏库等设施,而后再建造船厂、水泥厂、机器厂以及制糖、造纸、锯木、卷烟、罐头、豆油、制酒等土特产加工厂。为了筹集巨额资金,李清泉先生得到黄奕住先生的全力支持,两人商定各负责筹集开发福建资金50%。正当李清泉先生竭尽全力为开发福建而奔走之际,发生了蒋介石调集十万海陆空大军镇压驻守福建的十九路军,改组福建共和政府,李清泉先生旋即辞职南归。虽国民政府再三挽留他蝉联原福建省政府旧职,但均为李清泉先生谢绝,开发福建省的计划因而流产。(《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石圳调查座谈会纪要》)

  如果说李清泉先生开发福建的愿望未能实现,而他为厦门市的发展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年至年,李清泉先生同他的叔父李昭北先生为开发厦门提供多万银元。单投资地产公司一项,以李昭北先生名义投资为万银元,李清泉先生独立投资达35万银元。当时厦门没有公路、没有码头、房屋建筑也只是两层的土木小房。李清泉、李昭北叔侄认为要使厦门初具现代城市规模,首先必须建起码头和商业大楼。面对鼓浪屿的厦门现海滨公园沿线是一片烂泥海滩,轮船无法靠岸,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只能靠小木船搬运。李清泉先生叔父李昭北以“节岷兴公司”名义投资兴建海堤,从现在的厦门海滨公园、轮渡码头到厦门港沙坡尾的烂泥滩上镇海筑堤。由于海岸线长、工程浩大,从年动工到年完工,历时九年,耗资万银元。海堤完工后,沿线修建九个码头。自此轮船可以靠岸,厦门市容也根本改观。按原计划,在现海滨公园处要建造大型的高层百货公司大楼,既繁荣厦门又为这海上城市增添壮色,并为此已筹集资金万银元。后因抗战爆发,这一计划被迫中断。

  李清泉家族在开发厦门市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投资兴建商业大楼。他们从关帝庙到大生里街,从靠海地带以及中山路、大同路兴建数十栋商业大楼。其中李清泉先生在中山路投资30多万银元,兴建十一栋商业大楼,每栋均是四层以上钢筋水泥建筑。李清泉及其家族在开发厦门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厦门文史资料》第十一集)

                       (五)

  抗日战争期间,李清泉先生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他为发动海外侨胞支持祖国抗日,四出奔走,成为他爱国主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李清泉先生把祖国的安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敬佩。年的“五四”运动,先生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通电北京政府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年,国内人民要求和平统一的呼声甚高,李清泉先生再次通电段琪瑞政府,敦促他实现和平统一,并为此曾亲自出席南北和平统一会议。和谈破裂后,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他应蒋介石的要求筹饷资助,捐资达十三万银元。李清泉先生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有效地动员侨胞筹款支持北伐,他率先抛弃门户之见,主动恳请国民党在菲律宾的中坚人物戴金华、王泉笙二人出面协助,主持资助北伐的筹款活动。李清泉先生还代募短期救国公债多万元。(《领导菲华社会时入新时代》菲律宾《新闽日报》年10月20日)

  南京政府成立后,出于为振兴祖国效力的动机,他应蒋介石之聘出任财政部和实业部顾问,并担任国货信贷银行监察委员和中国银行董事。总之,凡有利于振兴中华的事业,他就挺身而出,尽力而为。(《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30周年纪念刊》:《本会大事记》)

  年,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变,大举入侵中国。东北沦陷消息传到南洋,李清泉先生当即拍案而起,于9月23日联合十五位知名侨领发起组织“国难后援会”,以动员华侨投入支援东北人民的抗敌斗争。同时通电美国等国,呼吁国际舆论制止日本侵华行径。他还捐资20万元支援东北义勇军。年2月,日本策划成立“满州帝国”,李清泉先生通电声讨溥仪出任伪满皇帝的叛国行为。(《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年,日本侵略军又发动“一二·八”事迹入侵上海,李清泉先生立即同扬启泰、王泉笙、曾廷泉、史国诠、黄腾论、杨荣标、扬静桐等发起成立“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为了更广泛地动员华侨投入抗战,2月3日,中华商会和马尼拉国民党支部联合召集各华侨团体联席会议,“共策一切救国方略”。会上决定成立“国难后援会”,推举李清泉为主席。并随即筹集巨款资助淞沪抗战和东北义勇军。在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日战役中,李清泉先生“斥资首倡汇助国军,”“斯役菲岛捐资为南洋群岛冠。”至年9月,汇交蔡廷锴达80万美元,汇交东北马占山抗日军费达40万美元,并捐出20万交福建省作为国防建设资金。(《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在抗日斗争中,李清泉先生除捐款外,另一突出贡献是发起“航空救国运动”。年11月7日,十九路军在淞沪的抗敌名将翁照垣到达马尼拉,驻菲总领事扬光泩及爱国侨领李清泉等设宴欢迎,翁照垣在宴会上呼吁“航空救国是一条出路”。李清泉随即于11日以国难后援会会长身份,召集各界侨领共商航空救国事宜,决定成立“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菲律宾分会”,李清泉先生被举为主席,会员达4余人。李清泉先生“慨然独捐战斗侦察机一架以为侨界倡”,印尼华侨黄奕住先生也捐出5万美元。捐机活动立即得到菲律宾侨胞的响应,共捐资万元,购机十五架命名为菲律宾华侨飞机队。这是华侨最早的捐机活动。(厦门《华侨日报》年3月16日)

  在李清泉先生出任国难后援会会长时,就把抵制日货作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重要手段。在年11月26日召开的、有3余人参加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代表大会上,就宣布了“抵制日货条例”,并成立了抵制委员会,李清泉先生亲自参加该组织活动。抗战爆发后,李清泉更加坚决领导抵制日货运动,当时有人担心抵制日货会引起侨商同日本的贸易关系顾虑造成法律上的麻烦。对此,李清泉先生毅然说:“诸位认为该做的就放胆做,事到事当。”表现出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一斗争,就在第一年造成日本对菲出口减少20%。(《菲律宾华侨救国运动史》28—29页杨荣标:“李清泉先生思想风范”;菲律宾《新闽日报》年10月20日;《民锋半月刊》:《悼李清泉》年2月1日)

  年“七七事变”后,李清泉先生立即召集菲律宾各埠侨领,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敌委员会”,作为统一华侨救国运动的领导机构。李清泉先生出任主席,杨启泰、薛芬士出任副主席。在成立公告中宣布:该会以“策励侨众开展爱国运动,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敌御侮”为宗旨。并在全菲各地成立分会以全面开展筹款、抵制日货和鼓励青年回国参战活动。在厦门和福州相继沦陷时,又组织“福建华侨救济委员会”,发起捐资0万元供福建省救赈和武装民众的经费。(《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当他看到海外华侨抗日救国情绪日益高昂,而南洋各地华侨均各自行动缺乏统一领导时,李清泉先生认为成立全东南亚华侨抗日组织,以统一行动,将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华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于年秋,致函陈嘉庚先生建议“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陈嘉庚先生以“新加坡乏相当人,请转商香港较妥”。李清泉先生认为成立华侨总会刻不容缓,且由陈嘉庚先生出面发起最为适宜,于年夏,他再次致函陈嘉庚先生,倡议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总会。印尼巴城侨领庄西言亦有此议。在陈嘉庚先生同李清泉、庄西言等的共同努力下,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了南洋各埠代表大会,李清泉先生亲率的菲律宾代表是先到达的代表团,因而受到陈嘉良先生的赞扬,可见李清泉先生救国心切。大会决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制定了筹赈行动计划,推举陈嘉庚先生为总会主席,李清泉、庄西言先生为副主席。自—年三年之中,共筹款二亿六千四百万国币,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其中李清泉先生任主席的菲律宾抗敌委员会,自—年就筹集菲币1万抗日经费。陈嘉庚先生称赞“其数目为南洋各属华侨之冠”。(《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应该指出的是,李清泉先生的夫人颜敕女士,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同李清泉先生并肩作战,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妇女领袖。

  颜敕女士是晋江县金井下洋村人,是李清泉先生的原配,配后随夫出国。抗战爆发后他即把华侨妇女组织起来,成立“菲律宾华侨妇女抗日后援会”,后改名为“妇女慰劳会菲律宾分会”、从事抗宣传、募捐和监督抵制日货等广泛活动。她深入学校组织华侨童子军,抬着“救国箱”上街挨家挨户募捐,又组织女学生上车站、码头、广场等公共场所卖“爱国花”,组织华侨到各公司去收“爱国常月捐”,通过各种形式筹集抗日资金,寄回祖国支援抗日。颜敕女士还组织华侨妇女敢死队,上街监督抵制日货,检查商店、劝阻出售日货,不听规劝者的店铺就受到处罚。他倡导的义卖活动形成菲律宾一项声势浩大的爱国热潮。当时,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小学生杜兴桥用自己全部储蓄买了0个面包,托颜敕女士领导的“妇女慰劳会”转交祖抗敌前线军人。为保护这位爱国少年的热情,慰劳会决定义卖这0个“爱国面包。”《新闽日报》为此刊登了消息。华侨为之感动,纷纷解囊,0个面包捐卖3菲币,“足供战士万余人一日之需。”在这一行动激发下,义卖活动遍及全菲各地,“霎时风起云涌,成绩惊人。”(《菲国华侨救国运动》,《新华日报》年10月2日;厦门《华侨日报》,年11月17日)在捐机运动中,华侨妇女募集十万菲币(相当五万美元),购机一架命名为“妇女号”献给祖国。(《华侨革命史》台湾版[下册]页)

  颜敕女士十分   李清泉先生原身患糖尿病,但他以抱病之躯为国奔走,致病情恶化,送往美国加州医治无效,于年10月27日与世长辞,享年52岁。临终之时,留下遗言:“将10万美元遗产给祖国抚养难童”。在他这一精神激励下,马尼拉侨团和他的生前好友共筹40万美元作为祖国救助难童基多,以表示对李清泉先生的永久纪念。人们盛赞他是:“至死不忘救国的人。”正如吴重生先生所说:李清泉先生是“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的贤者。他为祖国兴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当他事业鼎盛的黄金年华,正值国难深重,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辞世而去,海内外为之悲恸。而他留下的是高度爱国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而效力。(《圳山阅书报社65周年纪念刊》;《李清泉——木业大王》,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

                     (六)   李清泉先生热爱菲律宾,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菲律宾发展经济的事业。

  李清泉先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菲律宾度过。他事业的最鼎盛时期,正是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接管菲律宾以后,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是菲律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李清泉先生把主要精力投身于这一经济发展的潮流。菲律宾报纸在评介他对菲律宾的贡献时指出,“他是那一时代的商业巨人、慈善家和有远见的人。他在菲律宾这个飞速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上占有永久的地位。李清泉属于过去,但他的辛勤工作,勇敢开拓取得的成就,对我们建设国家这一伟大任务,做出了长久性的贡献。”(菲律宾《李清泉外文资料》之一)

  通观李清泉一生对菲律宾经济开发中,有两大贡献,一是木材行业的开发;一是金融事业的开发。

  李清泉先生发现菲律宾木材资源丰富,对菲律宾是巨大的经济潜力,首先把精力集中于开发菲律宾的木材资源:日本学者李国卿在《东南亚华侨资本的形成与发展趋势》一书中称“他注意到菲律宾的国土有42%为森林所覆盖,并成功地经营了造林—伐木—制材—加工—销售—出口等联合企业体系,荣获了菲律宾木材大王的称号”。使“木材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出口产品部门。……约控制了菲律宾木材交易额的80%”(李国卿[日]:《东南亚华侨资本的形成趋势》)

  更能表明李清泉先生关心菲律宾经济繁荣的,是他充分认识到金融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后,不仅自己率先创办第一家商业银行,而且极力动员菲律宾有识之士兴办银行。著名的菲律宾银行家、中央银行行长迈克·柯典诺在他回忆李清泉先生的文章中,详尽地描绘李清泉如何一再敦促和鼓励他创办银行。他说“我正是因李清泉先生的鼓励下而成为一个银行家。”他指出,是在李清泉先生直接倡导下,年他创办菲律宾商业银行,现任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的父亲许寰哥出任行长。迈克·柯典诺称李清泉先生是“默默地为菲律宾服务的人”(《李清泉——木业大王》,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

  李清泉先生对菲律宾的贡献不仅在经济上,他始终极力倡导中菲人民的友好,敦促中菲双方珍惜人民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只要菲律宾人民需要援助,他从不吝异财力物力。正如菲律宾报纸在悼念他的文章中所说:“每当受灾时期,不管是水灾、地震、风灾,也不管是发生在中国,还是在菲律宾,他都向灾民伸出援助之手”。被誉为有“急公好义之心”,“是菲律宾最大的慈善家。”(菲律宾《李清泉外文资料》之一)

  因此,李清泉先生受到菲律宾朝野的普遍尊敬和爱戴。他的去世被看作是菲律宾国家的重大损失,给予极高评价。

  美国驻菲律宾商会会长S·F·贾齐思说“李清泉先生的去世,菲岛失去了一位热衷于建设菲律宾的人。”前参议员普阿特(G·Puyat)说“李清泉是菲华友谊最早的倡导者,由他发起和主办的工作,极大促进菲华社会的密切联系,他以他的经历,商业工作,对菲律宾人民的福利事业作出了贡献。”菲律宾著名外交家卡洛斯·罗慕洛(C·P·Romujo)称“李清泉一生中的最宝贵的岁月是菲律宾度过,他把自己看作菲律宾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同菲律宾人民共甘苦共患难。”“他的死,是我们人民及社会的最大损失。”(《李清泉——华人社会最伟大领袖》,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菲律宾总统奎松(M·L·Quezen)的悼词说:“李清泉先生除了对这个国家的经济,他以推动中菲两国人民的友好而闻名,他将为菲律宾人民所铭记”。(《深切悼念》,菲律宾《先驱报》(英文版)年10月2日)

  菲律宾政府按照给予一个功绩卓绝的伟人的礼仪,为李清泉先生举行隆重葬礼。菲律宾人民以诚挚的感情来悼念这位杰出的人物。正如菲律宾《先驱报》所说:对李清泉的逝世,“一种悲痛的气氛笼罩着马尼拉”。

  年11月1日,李清泉先生的遗体由他弟弟李峰锐、李其昌和他的长子世杰、次子世伟由美国加州扶柩返菲,安放在菲律宾中央大教堂。中国驻菲领事代表为灵柩盖上国旗。有5人前来瞻仰李清泉先生遗容,向这位侨领告别,表达了他们的哀悼。宋庆龄、蒋介石夫妇、菲律宾总统奎松,美驻菲总督以及美国和菲律宾基他官员发来唁电。出殡那一天,菲律宾政府下半旗志哀。走在送葬行列最前面的是菲律宾副总统奥斯敏迎和他的夫人,参加送殡的有:交交部长卡洛斯·罗慕洛,内政部长拉裴示·阿·拉牙士,美国商会会长S·F·贾齐思,中国驻菲总领事杨光,菲律宾中央银行行长迈克·柯典诺,公众领袖弗兰西斯科,国民党代表王泉笙、杨启泰以及侨界名流薛敏佬、吴克盛等。菲律宾马尼拉中华商会和陇西李氏宗亲会等华侨社团及各地代表形成长长的送殡队伍。沿途人海如潮、万人空巷来向这位杰出人物最后告别。马尼拉警察全数出动维护交通秩序,沿途车辆禁止通行。西班牙《前锋日报》称之为“岷市仅见的一次最使人具有深刻印象的出殡行列。”菲律宾《世界日报》指出:这一哀荣,“是对这位以道德权威、荣誉及人道的华人社会杰出人物所表现出空前痛惜和敬礼的流露”。(《深切悼念》,菲律宾《先驱报》英文版年10月2日;《李清泉——华人社会最伟大领袖》,菲律宾《世界日报》年7月20日)   李清泉先生的一生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着海外炎黄子孙,他高尚的爱国精神永射光芒,光照千秋!

↓↓↓点击阅读原文更精彩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baobianji.com/sbbj/13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